墨坛库 > 重生之大时代风云 > 第八百七十四章 卢成珂

第八百七十四章 卢成珂


  江海虽然也来过新昌县,可是也只是在县城转了转,没来过鹿尾岭镇,这壮观的景象同样也让他目眩神驰。听了左光哲的话,他笑着对左光哲道:“那我们就预祝左大导演再次拍出一部精品之作了!”

  燕良驹也下了车,他好奇的看着这些壮观的土楼,对江海道:“这就是客家土楼吗?真漂亮!不过为什么会修成这种样子呢?就跟堡垒一样?”

  江海看向了新昌本地的干部们,对于客家文化,他了解得也不多,只能让这些本地干部来解答这个问题了。

  罗玉章对身后一个五十多岁戴眼镜的人道:“卢局长,你来回答一下客人的问题。”

  这位卢局长名叫卢成珂,是新昌县的文化局副局长,他本人就是客家人,又是新昌县本地研究客家文化的专家了,所以这样的问题当然最适合由他来回答了,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罗玉章会把他带来的原因。

  卢成珂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道:“各位领导,各位客人,要回答这个问题,那说来就话长了!”

  罗玉章生怕客人们等得不耐烦了,他对卢成珂道:“老卢,那你就长话短说吧!”

  倒是江海抬手止住了罗玉章的话,对卢成珂温言道:“卢局长,你尽管说吧,说得详细一点,不用有什么删节。”

  这位卢局长,江海一看便知道是个知识分子,而且看上去也不是个太会来事的人,对于这样的知识分子,江海还是保持着尊重的。而对于这里的客家文化,他确实也想好好听一下来龙去脉。

  得了江海的话,卢成珂清了清嗓子,开始侃侃而谈起来:“咱们虔州市是全国三大客家民系聚居地之一,新昌县是整个虔州市客家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县之一了,我们新昌县全县三十多万人,至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客家人。那么什么是客家人呢?这就要从两千多年以前开始说起了。”

  “两千多年前,中国战乱纷起,每次出现大规模的战争,中原一带的汉人就会进行大规模的南迁,因为只有南方还没有经过大规模开发的深山老林里,才能躲避战乱,而且每一次战争之后,这些人都会再次往南迁移,迁移到更远更深的山林里面。因此,当时还属于蛮荒之地的J省、F省、D省的山林里,便成了这些中原汉民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了。”

  听到这里,燕良驹问道:“这些躲避战乱的中原汉民,是不是就是现在的客家人?”

  卢成珂点头道:“对,现在的客家人,就是这些躲避战乱的中原汉民的后代。”

  燕良驹又道:“那为什么又要叫做客家人呢?”

  卢成珂道:“因为当时这些地方也并不是没有人居住,这里居住着百越、苗人、瑶人等少数民族,而这些中原汉民是从北方迁移而来的,所以自称为客,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客家人这么一个称呼了。”

  卢成珂的话听得大家兴致盎然的,连左光哲等摄制组的人都围了过来,听卢成珂讲这些客家人的历史,拍摄这样的专题片,当然需要有这样的民俗顾问,本来摄制组请了一个比较熟悉了解客家文化的民俗顾问,不过那位顾问是来自D省东南部的,那里的风俗跟虔州这里还是有些不一样的,所以他们都想要听一听卢成珂这个本地人的话。

  卢成珂继续道:“历史上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迁,发生过好几次,其中第一次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,那个时候,中原处处烽火,民不聊生,许多老百姓都往南方逃难,再加上秦军征百越,也是大规模南下,在秦朝灭亡之后,他们绝大多数都留在了南方,没有回去;第二次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和东晋末年五胡乱华的时候,那个年代是中原汉民历史上最大的灾难,中原汉民被胡人大量屠杀,甚至被当成了两脚羊吃掉,中原汉人的数量从鼎盛时期的近亿人,在短短数十年之间就急剧下降到了几百万人,中原璀璨的文明危在旦夕,在这个时候,又发生了中原汉民大规模南迁的事件,尤其是那些北方的士族,他们整个家族整个家族的南迁,他们的南迁也为中原汉文化保留了火种,不至于就此灭绝,具有存亡续绝的重大意义。”

  说到五胡乱华的时候,卢成珂的声音里充满了悲怆,那确实是一段让汉人不堪回首的历史,也是客家人的祖先的血泪史,想想吧,客家人的祖先肩负着存续汉文化的重任,拖儿携老,不远万里,跋山涉水的从北方来到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南方,也许有的家族能够活着来到南方的,十不存一,然后在这里繁衍生息,一直到今天,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!

  卢成珂虽然只有五十多岁,可是他由于长年埋首于故纸堆中,头发已经是花白了,此刻他的脸色悲怆,而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飘动着,这副景象不由得让人动容。

  卢成珂声音哽咽,久久说不出话来,大家也都很理解他的心情,没有打搅他,只是静静的等待着。

  良久之后,卢成珂才平复了情绪道:“中原汉民第三次大规模南迁,发生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,那个时代,虽然名为起义,可是实际上也是中原汉民的一次灾难,同样也是发生过多次大屠杀,甚至把人磨成肉糜作为军粮的事件,人口同样急剧减少……”

  罗玉章厉声对卢成珂道:“老卢,注意你的话,别犯政治错误!”

  卢成珂把黄巢起义称为一场灾难,在当时,确实是有一些大逆不道的意思,毕竟黄巢起义是写在了教科书上,被当做正面事件来宣传的,那些影响他形象的大屠杀和把人磨成肉糜的事件,要么根本没有写进教科书,要么就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,现在卢成珂当着江海等领导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的面,说出这样的话,罗成章当然要制止他了,要不然牵连到他可不得了。

  罗成章暗暗后悔,不该让这个老卢说话的,这个老卢是出了名的书呆子,不会说话的。

  江海开口道:“没事的,玉章同志,就让卢局长说吧,本来也就是讲的稗官野史,又不是修订教科书,不必那么紧张。”

  听了江海的话,罗玉章当然不敢说什么了,不过他以目示意卢成珂,让他不要再乱说话了。

  卢成珂虽然是个书呆子,可是他再怎么也听得出来江市长是在淡化他说的话,替他解围,他向江海投去了感激的一瞥,然后继续说了起来,不过这一次,他当然还是有所收敛了的。

  “黄巢起义的时候,同样有大批中原汉民逃避战乱南迁;而第四次大规模南迁则是北宋末年,靖康之耻的时候,金兵占据了中原北方大片地区,一些不愿意成为金朝顺民的中原汉民,又开始了大规模南迁。我们虔州客家人的祖先,大部分都是在北宋末年迁移到虔州的,因此,虔州的客家文化保留了许多宋朝文化的特色,像这些客家土楼,就有着典型的宋朝建筑的特点。”

  “虽然当时南方还是荒蛮之地,战乱没有波及到这里,称得上是南迁的中原汉民的世外桃源,避难所,可是毕竟这里也还是有着许多危险的,比如豺狼虎豹,当地少数民族的侵袭,甚至是南迁汉民之间的械斗,所以,在住所的设计上,采用了这种堡垒式的设计,这些客家土楼,又可以称为围龙屋,是用厚厚的土墙,把大家居住的房屋围在里面,以做保护,如果有野兽或者外敌入侵,所有人都可以躲进土楼,只用几个孔武有力的青壮年守在大门后面,就完全可以抵御侵袭了。这就是最初南迁汉民们把房屋设计成这种式样的原因,不过后来大家越来越发现了这种设计的好处,比如可以让居住在这里面的人更有凝聚力,比如这厚达一米五以上的土墙,造价便宜,防御力强,而且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份,在空气干燥的时候可以释放出水份,可以充当天然的空气调节器,对人体很有好处,冬暖夏凉,住得也舒服……这种种好处,也让这种设计流传了下来,成为了客家人独有的一种文化。这种土楼,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,一个姓氏的人共同建造一座土楼,整个家族的人一起住在里面,所以规模有大有小,规模小的大概二三十米见方,规模大的甚至可以达到上百米见方,形制也是有方有圆。”

  “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沉淀,这些土楼的建造工艺越来越精湛,方楼雕梁飞栋,圆楼浑圆无缺,不管哪种形制,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科研价值,在土楼里,往往还修建有祠堂和私塾,供全族人祭祀和孩子读书而用,这也体现了客家人重视祖先和耕读传家的文化。”

  “两千多年来不断南迁的历史,让客家人遭受了巨大的磨难,这样的磨难让存活下来的客家人都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;而对祖先和传承的重视,让客家人保存了祖先璀璨的文化,到现在,客家人的语言还主要是中原的古音,对于语言学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,客家人的劳动生活也都保留着中原人的习惯,同时,他们也把中原先进的文明带到了南方,促进了南方的大开发;艰苦的环境又让客家人更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,像这种土楼,就是客家人不同于祖先传承下来的东西,而全世界几乎各个国家都有出去。闯荡的客家人,客家有句话叫做有太阳的地方,就有客家人,这就是这种精神的写照;而对教育的重视,让客家人的文化底蕴很深厚,在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之后,变成了一种既有中原文化的特点,又具有自己的特色,非常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……”

  卢成珂的话让大家都在连连点头,谢晶瑶道:“是啊,我爷爷就是客家人,当年跟他一起下南洋的都是客家人,客家人真的很敢闯的。”

  江海也在点头,他现在明白了,为什么同为山地居多的地区,虔州市与均西县和阳西市的教育状况天差地别了,虔州市的中小学普及率非常高,几乎是每个村都有学校,大学也有好几座,有两座还是可以授予本科学历的,中专和高职等学校就更多了。

  这样的情况,就算是经济发达省份的地级市,也未必能够做到,虔州的教育底子好,也是江海把虔州的经济发展上去的信心之一,有教育传统,就意味着有人才嘛,而这些客家人,家乡观念极强,凝聚力极强,把他们留下来建设家乡,想必还是会有不少人响应的。

  燕良驹道:“卢局长,你讲得太好了,你这样一讲啊,我对客家人的历史,还有这些土楼的来历,就都明白了。”

  燕良驹自己虽然不学无术,可是他有一宗好处,那就是对真正的文化人非常敬重,而这个卢成珂显然就是这么一位真正肚子里有货的文化人,所以他也很尊重卢成珂。

  而左光哲激动的对卢成珂道:“卢局长,我代表我们摄制组,聘请您来担任我们摄制组这一次拍摄项目的民俗和历史顾问,请您一定要答应!”

  卢成珂显然是从来没有这么受过尊重,他有些手足无措的看向了自己县里的一干领导们,不知道该怎么办,刚才他在说自己熟悉的事情的时候那种侃侃而谈的气质全没有了,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不擅言辞的老头子。

  罗玉章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应不应该答应,他求助的望向了江海,江海点头道:“这部专题片我们一定要拍好,要一炮打响。既然卢局长对客家人的历史文化这么熟悉,那他担任这个民俗和历史顾问正合适。”

  罗玉章这才对卢成珂道:“老卢,既然江市长同意了,那你就好好当这个顾问吧!这段时间你不用去文化局上班了,就每天跟着中央电视台的同志们,一定要当好这个顾问,把咱们新昌县的客家文化给传扬出去!”

  卢成珂连连点头道:“我一定把这个顾问当好。”

  左光哲大喜道:“那太好了,有您当这个顾问,这个专题片我有信心把它拍成精品。您放心,报酬方面一定让您满意!”

  卢成珂连忙摆手道:“这可使不得,我是奉县委的命令来当这个顾问的,县里给我发着工资呢,我怎么还能要报酬呢?真的不需要了!”

  燕良驹笑道:“卢局长,你就接着吧!老左他们可不差钱,本来就预备着这么一份经费呢,你不拿着可不行。”

  卢成珂还是摆手推辞,江海笑道:“卢局长,你就不用推辞了,这本来就是你应得的劳动报酬嘛。再说了,你从事这客家文化的研究,不也需要资金吗?有了这笔报酬,对您搞研究也是有点帮助的。”

  江海的话说到了点子上,卢成珂这才喃喃的道:“说得也是,我那本写虔州客家人南迁历史的书还没有钱出版呢。”

  原来卢成珂这么多年的工资收入,大都用到了他个人对虔州客家人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上面了,可是他又没有什么别的来钱的道,家里也是一贫如洗,幸好家里人也都还比较支持他的研究,这才能让他坚持下去,毕竟他们全家都是客家人嘛,卢成珂研究祖先的历史文化,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。

  可是家人再支持,也支撑不了太多,尤其是出书这种事情,这样的纯学术的书籍,是没有任何出版商感兴趣,肯出钱帮他出书的,因为这样的书根本就卖不了多少,在这样市场经济的时代,没有市场的东西,就没有人问津,要想出书,就必须自己出钱,可是出一本书是个小数目吗?所以这本书稿卢成珂早就写好了,却一直都找不到人出版。

  现在有了摄制组的这份报酬,卢成珂的书稿终于可以出版了,多年的心愿也要实现了,卢成珂一时间也是心神激荡。

  江海向燕良驹打了个眼色,燕良驹也是会了意,因为中央电视台的这笔报酬虽然不少,可是要想出一本书,可能还是不够的,但是这件事情当然是不能跟卢成珂说的。所以江海示意燕良驹,意思是让燕良驹以摄制组的名义多给卢成珂一笔钱,至少先让卢成珂把这本书稿给出版了,以后再找机会资助一下卢成珂的研究。

  燕良驹跟江海交往多年,跟他当然是非常有默契了,一看他的眼色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,他便点了点头,示意自己明白了。他办这种事情也是非常在行的,到时候他把钱交给左光哲,让左光哲以摄制组的报酬的名义付给卢成珂,肯定不会让卢成珂起疑心的。


  (https://www.motanwx.cc/mtk171739/9705156.html)


1秒记住墨坛库:www.motanwx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otanwx.cc